哈嘍小伙伴們好,我是Stark-C~
作為一名威聯(lián)通NAS的深度用戶,目前已經(jīng)為大家分享了好幾百篇關于威聯(lián)通的相關教程和玩法。有一說一,威聯(lián)通作為當前市面為數(shù)不多的傳統(tǒng)專業(yè)型NAS,擁有出色的硬件配置和深厚的技術底蘊,并且它獨家研發(fā)并搭載的NAS專屬QTS系統(tǒng)幾乎是全能的存在,憑借專業(yè)性、功能性以及豐富性深受用戶們的喜愛。
不過我們在全網(wǎng)看到的很多威聯(lián)通NAS的教程和玩法中,包括我自己的,大部分都是基于Docker、虛擬機相關,而忽略了很多威聯(lián)通其它好玩且實用的功能。
所以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下在威聯(lián)通NAS上可能被你忽視的這些寶藏功能,內容比較多,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板塊,小伙伴們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需求按圖索驥:
玩法一:最簡單的外網(wǎng)訪問,WebDav遠程掛載
威聯(lián)通外網(wǎng)訪問的方式非常多,最常見的比如威聯(lián)通自帶的外網(wǎng)訪問服務【myQNAPcloudlink】(適合無公網(wǎng)IP),DDNS(適合有公網(wǎng)IP)。
不過很多有公網(wǎng)IP(包括IPv6)的小伙伴可能不太愿意折騰DDNS,又是域名又是反代確實有些麻煩,所以咱們可以通過一個更簡單的方案,實現(xiàn)有公網(wǎng)IP的條件下,一個超級簡單并且相對安全的威聯(lián)通外網(wǎng)訪問--威聯(lián)通的WebDav服務。
WebDav服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靈活且有效的方式遠程管理NAS文件,除了遠程訪問,還能遠程對其進行讀寫操作。最好玩的是,現(xiàn)在很多的播放器還原生支持WebDav掛載,有想法的小伙伴又有得折騰了哦~
打開威聯(lián)通的“控制臺--網(wǎng)絡和文件服務--Win/Mac/NFS/WebDAV”,選中WebDAV后勾選啟用。在下面的配置中,建議選擇安全性更高的“WebDAV權限”,至于下面的端口可以改成一個較為復雜的端口,只要不要和其他的服務端口沖突即可,我這里為了演示默認就沒改~
然后還是“控制臺--權限--共享文件夾“,我們在這里選擇需要遠程的文件夾,點擊后面的權限圖標。
權限類別當然是“WebDAV訪問”,然后勾選允許訪問的用戶名稱,最后別忘了點“應用”。
完成之后咱們還需要在路由器后臺對WebDAV服務的端口放行,也就是端口轉發(fā)。不同路由器端口轉發(fā)方法也不一樣,大家自行度娘~
PS:如果你是使用IPv6就直接忽略端口轉發(fā)這一步~
完成以上這個時候咱們就可以直接遠程訪問了。Windows 其實本來可以直接在文件管理器中啟用WebDAV服務的,但是微軟的尿性大家都懂的~,所以這里建議直接度娘下載第三方軟件【RaiDrive】即可,軟件是免費的,只不過有些廣告,不影響正常使用~
安裝好RaiDrive之后先選擇“NAS--WebDAV”,地址那里可以是自己的公網(wǎng)IP,也可以是自己搭建好的DDNS域名,端口就是咱們再NAS端設置的域名,至于路咱們想訪問整個文件夾,直接“/”即可,最后填寫登錄的用戶名和密碼,點擊“連接”就可以了。
OK,此時NAS端那邊的文件就像本地文件一樣呈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并且我們完全可以對其和本地文件一樣操作。
玩法二:最簡單的內網(wǎng)穿透,隨時隨地暢享家庭內網(wǎng)
大家一般都想要這種場景吧,就是我們在外網(wǎng)的時候想要訪問家里的網(wǎng)絡,并且在外網(wǎng)的時候也能和在家里的一樣,對家里的所有設備進行監(jiān)控和調試。按照常規(guī)思路,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就要開始折騰內網(wǎng)穿透,部署24小時待機的網(wǎng)絡服務器,非常麻煩。
不過威聯(lián)通上的一個神級應用方便又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,它便是【Browser Station】。我們可以將Browser Station看作是一個在外網(wǎng)可以隨時訪問的內網(wǎng)瀏覽器應用,通過myQnapcloud連接NAS之后,?然后借由Browser Station作為跳板訪問局域網(wǎng)內的任何網(wǎng)絡設備,?避免了直接暴露在外網(wǎng)下的安全隱患。?
同樣的,Browser Station也是需要先在APP Center應用商店下載并安裝。
打開Browser Station之后我們直接點擊“+”號添加一個瀏覽器。需要說明的是,它是可以同時開啟多個不同的瀏覽器窗口的,前提是咱們NAS配置的內存要夠大~
打開之后可以看到它使用的是 Google Chrome 瀏覽器,這里啥也不說,先直接登錄自己的谷歌賬號,這樣就直接把書簽密碼庫什么的都同步過來了,所以沒事摸摸魚,水水文章還是不錯的。
使用起來和我們在家使用電腦瀏覽器一樣,可以隨意登錄家里任何網(wǎng)絡設備的終端而不做任何設置,唯一不便的是中文不能直接輸入,需要用到右上角的復制粘貼功能。
如果你家里的網(wǎng)絡不錯,咱們直接就能在上面暢游世界,自由沖浪了,還不用折騰穿透、代理什么的,通通都給省了。
除此以外如果局域網(wǎng)內有多臺威聯(lián)通NAS,它還可以通過安裝 Qfinder 擴充套件快速搜尋和定位,管理起來相當便捷。
不過我個人用的最多的還是遠程管理一些特定Docker容器,不要太方便了~
還有就是瀏覽器的下載路徑直接就是我們NAS的本地硬盤,也就是說,我們如果在瀏覽器上看到的文檔,或者郵箱里面的文件,或者一些有用資源,我們直接就能下載到NAS本地硬盤。
玩法三:舊手機的妙用,變身監(jiān)控攝像頭
這年頭誰家里還掏不出幾部淘汰下來的舊手機啊,與其拿去換不銹鋼盆,還不如稍微動動手,就能將它和NAS聯(lián)動,變成一個可以24小時監(jiān)控的攝像頭,豈不美哉~
開始之前咱們需要一些準備工作,在NAS上我們需要在威聯(lián)通的APP Center應用商店搜索并安裝【QVR Pro監(jiān)控服務】。
首次打開咱們跟著引導完成初始化,直到進入QVR Pro的專屬Web頁面。
接著咱們手機上需要下載一個叫做【IP Webcam】的APP(中文名字“IP攝像頭”),我是在谷歌應用商店下載的。使用它主要是因為它支持ONVIF協(xié)議,理論上只要是支持ONVIF協(xié)議的手機APP都可以用,不過其它的我也沒有測試~
然后我們先打開手機上的【IP攝像頭】APP,自定義設置用戶名和密碼和端口(我這里只做演示所以默認沒設置),然后啟動“ONVIF支持”,直到出現(xiàn)攝像頭畫面。
接著在創(chuàng)建錄像存儲,直接按照向導設置即可,我這里為它分配了500GB的容量,如果你那邊允許,建議1TB以上。
然后添加攝像頭。
如果不出什么意外,你這里已經(jīng)自動搜尋到手機上的攝像頭,直接勾選“下一步”。
這里有幾個需要說明的地方,首先是端口號要和我們手機端一直,其次咱們需要點“測試”按鈕,通過之后(也就是后面有對鉤)才能下一步,如果沒有通過(出現(xiàn)感嘆號),咱們就切換前面的“型號”。我這里分別測試了華為和小米的手機,它們這里的型號都不一樣,所以才需要你們自己測試下~
這里一般不用管,默認即可~
然后看到出現(xiàn)“攝像頭添加成功”,點“完成”即可。
可以看到這里已經(jīng)顯示“已連接”的狀態(tài),并且“流1”正在錄像中。
PS:如果這里你出現(xiàn)斷連的情況,可以在手機端手動選擇其它攝像頭,或者手動更改更小的分辨率即可哦~
怎么查看當前錄像呢,很簡單,下載QVR Pro 客戶端即可,它有電腦端和手機端,我這里以手機端為例,打開之后直接就可以隨時看到當前攝像的畫面,并且還能看回放。
玩法四:輕松跨平臺,Win/Mac雙系統(tǒng)文件共享
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樣家里同時擁有Windows和Mac電腦(黑的~),那么我們可不可以使用同一臺NAS,實現(xiàn)在兩臺不同系統(tǒng)的電腦之間,同時掛載到NAS的共享文件并實現(xiàn)文件共享呢?No problem!
為了演示,我單獨的在“File Station文件總管”中新建了一個命名為“win-Mac共享”的文件夾。
Snipaste_2024-07-26_22-27-00
然后打開“控制臺--網(wǎng)絡和文件服務--Win/Mac/NFS/WebDAV”,選擇“Apple網(wǎng)絡(AFP)”,將下面的兩個方框勾選,點“應用”即可。
在Windows上掛載NAS上的共享文件應該是所有NAS用戶都會的基本操作了,這里還是簡單的提一下。打開“此電腦”,在上方空欄處輸入“雙反斜杠+NAS IP地址”,回車
在彈出的方框中輸入NAS的賬號和密碼,勾選下面的“記住我的憑證”,點“確定”
Snipaste_2022-12-31_20-00-47
然后就打開了NAS上所有的共享文件夾。選中我們剛剛建立的僅需Windows/macOS雙系統(tǒng)共享的文件夾,鼠標右鍵,選擇“映射網(wǎng)絡驅動器”
這里一般默認即可,直接點擊“完成”
回到“此電腦”,在網(wǎng)絡位置下面,就能看到NAS共享出來的那個文件夾了。該文件夾就像我們的本地硬盤一樣,可以對其任意操作。
然后是Mac這邊,直接在Mac OS桌面點擊左上角的“前往--連接服務器”
輸入“afp://NAS IP地址”,然后點擊“連接”
PS:其實這里不用afp連接也可以,主要是前面我們在NAS中啟用了蘋果網(wǎng)絡。這里你也可以直接用所有NAS都支持的smb連接也是一樣可以的。主要是因為我會在后期會通過蘋果的時間機器將一些資料備份到NAS上面,而目前這個操作僅限于afp連接協(xié)議。
彈出的方框選擇“連接”
在這里輸入NAS 的用戶名和密碼,勾選下方的“記住此密碼”,點擊“連接”
Snipaste_2022-12-31_20-42-15
然后在這里選擇需要前面新建的共享文件夾,點擊“好”,Mac這邊也就同樣的掛載了我們指定的文件夾了!
不過這里并沒結束,不同于Windows,這里現(xiàn)在掛載好了,等Mac重啟的時候就沒有了,需要重新掛載,怎么實現(xiàn)和Windows上一樣,重啟之后還會顯示,就像本地硬盤一樣呢?這里還需要以下兩個步驟。打開“設置--通用--登錄項”
然后打開“訪達”,在里面找到我們掛載的NAS上的共享文件夾,然后直接將該文件夾拖到我們上一步打開的“登錄項”里面的“項目”下面,就OK了。以后直接在“訪達”里面就能直接訪問并讀取NAS上的該共享文件夾了。
經(jīng)過上面一系列的操作之后,我們以后在兩個不同的系統(tǒng)之間就可以隨意文件共享了,說實話還是非常的方便的!
玩法五:電腦容量不夠,NAS硬盤來湊
可能很多小伙伴兒都遇到這樣的窘境,對于喜歡在本地電腦存很多影視資源,或者3A游戲的,隨隨便便都能存滿硬盤。那么可不可以這樣,我們把有些資源轉移到NAS硬盤中來減小電腦硬盤的壓力呢?
可能很多用戶的第一反應不就是SMB協(xié)議掛載映射嗎?但它還是不能當做物理盤使用,比如電腦上的軟件,游戲什么的還是只能安裝在電腦自己的硬盤上,所以對于電腦容量不夠的問題它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。
但威聯(lián)通有個iSCSI服務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,不同于SMB是共享協(xié)議,iSCSI是一種存儲協(xié)議。設置好之后直接可以當做是電腦自己的硬盤,存文件,裝軟件都沒問題。
想要開啟威聯(lián)通iSCSI服務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需要有一定容量的“存儲池”空間。
然后打開威聯(lián)通的“存儲與快照總管”,選擇“iSCSI 與光纖通道--新建iSCSI 目標”。
其它的就跟著向導一步步來即可,比如這里給咱們的iSCSI 目標隨意起個名字,我這里想把映射過去的硬盤用來存游戲,所以命名為“GAME”。另外我們還可以點擊下面的“高級設置”,勾選“標頭摘要”,可以防止數(shù)據(jù)傳輸中受損。然后下一步。
關于這里的“CHAP”,你可以簡單的將它理解為一個安全方面的“二次認證”。一般你的NAS在單位或者公司人多的場合使用建議還是啟用比較好,個人只是家用其實也可以不用設置,這樣局域網(wǎng)內所有iSCSI服務都可以無需密碼直接連接。我這里還是選擇“啟用”,反正也就是輸入一次賬號密碼,又不麻煩~
在網(wǎng)絡接口這里,選擇威聯(lián)通NAS的虛擬網(wǎng)關網(wǎng)口(也就是Virtual Switch)即可。
這里將“創(chuàng)建LUN并將其映射到此目標”勾選,然后點擊“應用”,到這里我們就已經(jīng)設置好iSCSI 服務。
接著來到“區(qū)塊LUN創(chuàng)建向導”(或者也可以直接“新建區(qū)塊LUN”),位置那里選擇我們NAS上空余的“存儲池”,LUN分配建議選擇“厚立即配置”,理由是和威聯(lián)通“厚卷”一樣,直接一次性劃走可用空間,免得用著用著就放飛自我,引起沖突了~
在配置LUN這里,名稱隨意填,我這里還是“GAME”吧。至于LUN容量,只要不超過你的存儲池容量都沒有問題,我這里給它劃走了1TB。
最后一步確認沒問題后,點擊“完成”按鈕即可。
最后回到“iSCSI 與光纖通道”主頁面,就能看到我們建立好的iSCSI服務,并且目前是“就緒”狀態(tài)。
這個時候我們來到電腦端,直接在搜索欄輸入“iSCSI”,就能看到“iSCSI發(fā)起程序”,選擇“打開”。
然后在打開的頁面點擊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選擇“發(fā)現(xiàn)門戶”。
然后輸入威聯(lián)通局域網(wǎng)內IP地址,確定。
然后在“已發(fā)現(xiàn)的目標”下面就會有一個“不活動”的目標,它其實就是我們在威聯(lián)通NAS上建立的iSCSI服務,我們需要選中這個目標并點擊“連接”。
打開的頁面點擊“高級”,勾選“標題摘要”和“啟用CHAP”,然后在下面的“名稱”和“目標機密”中輸入我們在威聯(lián)通NAS創(chuàng)建iSCSI服務時建立的CHAP用戶名和密碼。完成之后別忘了“確定”。
然后可以看到目標已由之前的“不活動”變成“已連接”。
并且在NAS端的“iSCSI 與光纖通道”也可以看到“已連接”,后面的IP地址其實就是我們電腦的局域網(wǎng)IP。
回到電腦桌面,鼠標右鍵“此電腦”,選擇“管理”。
然后選擇“磁盤管理”,頁面會自動彈出一個沒有被初始化的新“磁盤”(我這里顯示的為“磁盤4”),這里選擇GPT分區(qū),然后點“確定”。
接著在這個未分配的磁盤右擊選擇“新建簡單卷”,進行初始化操作。
初始化很簡單,跟著向導一直“下一頁”即可。
最后一步格式化分區(qū),根據(jù)自己的需求也可以在這里改一下“卷標”。
在“磁盤管理”這里可以看到它已經(jīng)顯示正常了!
并且在“此電腦”中,可以看到我們掛載的這個NAS區(qū)塊LUN(硬盤空間)是和我們本地電腦磁盤在一起的,而不是和SMB協(xié)議掛載的硬盤是在“網(wǎng)絡位置”中一樣。
所以使用起來也就和電腦自己的硬盤完全一樣,比如我們在下載和安裝一些大型單機游戲的時候,可以直接選擇我們掛載過來的這個NAS硬盤空間了,這個是之前用SMB網(wǎng)絡協(xié)議掛載的空間所辦不到的。
玩法六:媲美時間機器,Windows整機備份與恢復
很多用過Mac電腦的小伙伴應該都知道它的專屬備份工具時間機器(Time Machine),它可以自動備份用戶的整個系統(tǒng),包括操作系統(tǒng)、應用程序、文件和設置等。
而Windows電腦雖說也有此類應用工具,但是使用體驗并不好。但是如果你是威聯(lián)通NAS用戶那么就恭喜你了,因為威聯(lián)通還真有一款針對Windows電腦的備份與恢復神級套件【Hyper Data Protector】(簡稱“HDP套件”)。
HDP套件同樣需要直接在APP Center應用商店下載并安裝。
打開HDP套件,首先創(chuàng)建存儲庫,并且為存儲庫命名與選擇存儲庫位置。
然后在備份這里,清單選擇“Windows電腦/服務器”,它提示讓我們電腦端下載NetBak PC Agent軟件,點擊便能直接下載,下載好直接安裝即可。
然后我們打開NetBak PC Agent軟件,按提示輸入NAS IP(局域網(wǎng)直接搜索)、用戶名和密碼登錄。
之后就可以根據(jù)向導創(chuàng)建備份作業(yè)。備份的卷不用多說,其實就是我們電腦上的盤符,可以看到可完整的顯示了我電腦上包括系統(tǒng)在內的所有盤符,如果全選就是整機備份了,不過我個人目前用不到,所以僅選擇了系統(tǒng)C盤。
至于其它的選項,比如備份計劃、版本、規(guī)則等,威聯(lián)通這邊給出了非常全面且靈活的各種方案,幾乎滿足任何你能想到的備份需求。我這里僅為演示,所以基本都一直默認到最后。
因為我設置的手動備份,所以這里點擊“開始備份”之后,就可以看到NetBak PC Agent軟件開始自動備份,這里會有備份的進度顯示以及備份速度,備份速度取決于我們的局域網(wǎng)速度,雖說我這邊已經(jīng)是2.5G內網(wǎng),但奈何專門折騰的礦盤不給力,有點尷尬~
在NAS端的HDP套件也會同步顯示當前備份的狀況。
備份完成后可以在HDP套件這邊看到詳細的備份概覽,同時還會在下次備份的時候刪除重復的數(shù)據(jù)節(jié)省硬盤空間 。
那么怎么恢復呢?很簡單,我們僅需準備一個大于1GB的U盤插在電腦上,然后通過NetBak PC Agent軟件創(chuàng)建一個USB啟動驅動器,插在需要恢復系統(tǒng)的電腦上,就像裝系統(tǒng)一樣選擇U盤啟動,之后根據(jù)向導傻瓜式操作即可。
我因為目前演示的是我主辦公電腦不太方便操作,所以恢復操作我就不演示了~
玩法七:真?Ubuntu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一機兩用雙系統(tǒng)
在NAS上部署一個Ubuntu系統(tǒng)非常簡單,基本上只有有虛擬機的NAS都可以實現(xiàn)。但是我這里為什么強調是“真”Ubuntu系統(tǒng)?那么這個就是威聯(lián)通的獨門絕技之一了。
威聯(lián)通的APP Center應用商店有一個【Ubuntu Linux 工作站】的獨立應用,它不同于虛擬機搭建的Ubuntu系統(tǒng),而更像是一種物理硬件性質的操作系統(tǒng),它采用的是一種進程和資源隔離的技術,可以達到用實體機安裝的系統(tǒng)一樣的功能。
簡單理解,就是它直接將NAS變成一臺幾乎是真正意義上的Ubuntu系統(tǒng)主機,在NAS上插上顯示器和鍵鼠就能直接開整了。然后再加上威聯(lián)通自己的QTS系統(tǒng),你輕松得到了一臺雙系統(tǒng)的主機,想想是不是又賺了一波~?
咱們在安裝并打開Ubuntu Linux 工作站之后。直接點“安裝”按鈕,它便會開始自動下載并安裝Ubuntu系統(tǒng)。整個安裝過程我們不需要任何操作,所有的設置全部都由Ubuntu Linux Station自動完成,真正做到了無人值守安裝模式!
安裝成功之后我們就可以拿出HDMI線連接NAS和顯示設備(我這里直接連接電視了),然后插上USB鍵盤鼠標, NAS這邊的界面就會自動檢測到我們連接到了顯示器,點擊“是”。
然后稍等一會,電視上就進入了Ubuntu系統(tǒng)的登錄界面了!按照提示輸入NAS的賬號和密碼。
最后就進入了Ubuntu系統(tǒng)界面了!到這里,你就得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Ubuntu操作系統(tǒng),剩下的操作就看你自己了~
玩法八:物盡其用,使用HDMI接口打造HTPC
目前市面上很多成品NAS都自帶HDMI接口,但是能把HDMI接口真正利用起來,并且做的最好的最全面的當屬威聯(lián)通了。它和前面介紹的Ubuntu Linux 工作站一樣,可以直接通過HDMI接口輸出內容,但是功能和玩法卻要多很多。因為它通過獨家套件【HybridDesk Station】可以將NAS打造為家庭影院、個人PC,甚至是實時影像監(jiān)控等各種使用場景的全能神器,并且它不僅只是畫面輸出,還支持音頻輸出。
想要打開威聯(lián)通的HDMI任督二脈,先進入“控制臺--應用程序--HDMI 顯示應用程序”,看到HD Station之后選擇開啟即可。
同時我們還能在AppCenter里面看到HD Station支持的所有應用,并且還能聽過這里選擇自己需要啟用的功能。
如果不夠還能通過第三方套件【https://www.qnapclub.org/repo.xml】源安裝其它應用,比如著名的媒體播放器KODI。
然后咱們就可以可以將NAS當做主機連接顯示設備,以及插入鍵盤鼠標(有條件的可以連接飛鼠或者USB遙控器也很好使),選擇自己的用戶名賬號。
輸入對應賬號的NAS登錄密碼。
就得到了一個簡潔漂亮的桌面,可以看到目前我們可以直接使用的瀏覽器就有兩種,還可以直接管理威聯(lián)通、辦公軟件,甚至還有兩個不常用的知名社交軟件。使用起來也是非常簡單,直接就像操作我們的Win電腦桌面一樣,想使用哪個直接點開即可。
威聯(lián)通NAS推薦
威聯(lián)通(QNAP)TS-464C
威聯(lián)通的爆款NAS,擁有4個3.5英寸盤位和2個NVMe SSD盤位,也是前兩年市面主流旗艦機型,放在當下仍然很能打。采用的是Intel 賽揚N5095,比上代J4125處理器性能提升30%左右,顯卡性能提升至300%,支持Intel OpenVINO AI引擎,AI識別性能提升41.7%。雖說是板載8G內存,但是如果如果不折騰虛擬機還是夠用的,在加上日?;顒觾r基本不高于2000,作為傳統(tǒng)專業(yè)型NAS來說,性價比無敵。
威聯(lián)通(QNAP)TS-464C2
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它是TS-464C的升級款,主要升級點是外觀為更具有科技感的全黑色,硬盤槽升級為可鎖式硬盤槽,可以避免硬盤被意外拔出,讓數(shù)據(jù)更安全。配置方面,依舊搭載英特爾賽揚N5095四核心四線程處理器,睿頻達2.9 GHz,內置2個2.5GbE網(wǎng)絡端口,支持鏈路聚合獲得5GbeE傳輸性能。配備四個3.5英寸機械硬盤位,雙M.2 PCIe3.0固態(tài)插槽,不過它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可以最高升級到32GB的內存了,所以可以作為絕大多數(shù)玩家的養(yǎng)老型NAS了。
威聯(lián)通(QNAP) TS-466C
我個人目前在用的主力NAS,外觀和TS-464C2幾乎完全一樣,但是處理器升到到了4核心4線程的奔騰銀牌N6005四核心處理器,其它方面就沒啥可說的了,內置8GB運行內存和2個M.2NVMe PCle Gen3x1插槽,附送M.2 SSD散熱片。提供1個USB 2.0和2個USB 3.2 Gen 2(10Gbps)接口,雙2.5G網(wǎng)口,以及1個HDMI 2.0接口,價格也比TS-464C2貴了好幾百塊錢,如果不是很在意多出來的這么一點點配置,個人建議還是考慮C2,多出來的錢升級下內存更合適。
最后
威聯(lián)通作為當前市面三大傳統(tǒng)專業(yè)型NAS之一,一直憑借超高的配置和相對低廉的價格擁有較高的性價比,同時,威聯(lián)通NAS的QTS系統(tǒng)也是當前功能性最多、可玩性最強的NAS系統(tǒng),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些功能其實也都是基于QTS系統(tǒng)帶來的一些玩法,當然威聯(lián)通QTS系統(tǒng)擁有多年技術沉淀,它的功能和玩法遠不止如此,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也歡迎其他威聯(lián)通用戶分享下自己的使用心得~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,我是愛分享的Stark-C,如果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收藏,順便點點關注,咱們下期再見!謝謝大家~
,